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受?
自己冲的咖啡不是太酸、太苦,就是淡得像水,或者味道怪怪的,完全喝不出咖啡馆里的感觉。其实这并不代表你选错了豆子,而是冲煮过程中的几个细节出了问题。
以下是咖啡新手最常遇到的五个典型错误,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。
错误 1:研磨粗细不对
症状:太细会导致过度萃取,咖啡苦涩发干;太粗则会萃取不足,喝起来寡淡无味。
解决方法:
- 手冲使用中等研磨,颗粒大小类似白砂糖。
- 法压壶需要粗研磨,颗粒像粗盐。
选对研磨粗细,是口感稳定的基础。
错误 2:水温不合适
症状:水太热,风味变得尖锐刺激;水太凉,咖啡像没泡开。
建议水温:90℃至94℃之间。
如果没有温度计,烧水后静置 30 秒再冲基本能接近理想水温。
错误 3:粉水比例混乱
症状:味道忽浓忽淡,有时涩得难以下咽,有时像是泡了一杯“水咖啡”。
推荐比例:
- 手冲建议 1:16 至 1:17
- 法压壶建议 1:15
举例来说,15 克咖啡粉配 225 克热水就是非常稳定的起点。
错误 4:豆子选得不适合自己
症状:喝完不舒服,风味过于尖锐或苦味难接受。
新手应避免过酸或过浅烘焙的豆子,建议选择中深烘焙 + 水洗处理的稳定型豆子。
例如【温巢6号 · 顺巢稳饮】,就是专为入门设计的无酸醇厚风格,稳定耐冲,用在法压、手冲都不会出大问题。
错误 5:冲煮流程太随意
常见问题:忘记预热、注水不匀、搅拌混乱、萃取时间失控。
建议尽量固定流程,照步骤来,不要凭感觉冲。手冲建议用分段注水法,法压则建议注水后静置 4 分钟再按压,操作统一后口感才会稳定。
小结:咖啡好不好喝,关键看流程稳不稳
冲咖啡不是玄学,也不需要太多设备,但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味道。
掌握好这五个关键点,你会发现——自己在家冲的咖啡,也可以稳定、顺口、每天都想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