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烘焙度要避开的3个常见误区

浅焙?中焙?深焙?许多咖啡新手常常被烘焙度搞晕。本篇带你识破烘焙度的常见误区,喝懂真正适合你的咖啡。

目录

误区一:浅焙一定比深焙更高级

许多新手听说“浅焙能喝出果香”,就盲目追求浅焙。但真相是:

  • 浅焙风味更复杂,但更考验冲煮技巧;
  • 深焙稳定、宽容,适合加奶或日常饮用;
  • 选择适合自己的口味和使用场景才重要。

比如温巢6号就是一款中深烘稳定豆,无酸微苦,非常适合日常饮用。

误区二:烘焙度越深越苦

苦味不只来自烘焙度,还与以下因素有关:

  • 冲煮方式(比如水温高、时间过长);
  • 咖啡豆品质(瑕疵豆多会更苦);
  • 配方设计(深焙常为花式搭配而设)。

深烘≠苦,好的深烘是醇厚顺口,不是苦涩难咽。

误区三:只看颜色就能判断烘焙度

豆子颜色只是参考,更重要的是:

  • 表面油脂:深烘更容易出油;
  • 烘焙时间与裂爆阶段;
  • 烘焙师的控制手法与风味目标。

建议多品尝几种不同烘焙度,结合风味体验去判断适合自己的烘焙度,而不是光看颜色或听别人说。

从今天开始,别再被烘焙度的表象误导,喝出自己的喜好才是关键!

选购咖啡豆 返回学堂